粉塵處理設備基本結構及特點
粉塵車間除塵設備的除塵過程實際上就是各種捕塵與凝并機理綜合作用的過程。但因水霧與呼吸性粉塵粒徑都很小,捕集與凝并作用不足以使并合物從氣流中分離出來,所以要凈化含塵氣流,除捕塵技術外,還要采取加強凝并與沉降分離措施。根據這一思路,設計了如下含塵氣流凈化系統:水霧捕塵聲波凝聚降塵慣性沉降分離。
噴霧抑塵系統是將歐美已有的相關技術進行優化改進并引入國內,其原理基于美國科羅拉多學院在1976年所發表的研究理論:水霧顆粒與塵埃顆粒大小相近時吸附、過濾、凝結的機率非常大。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所生產的超微干霧抑塵系統能夠產生直徑在0.1-10微米的水霧顆粒,對懸浮在空氣中的粉塵----特別是直徑在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粉塵顆粒進行的吸附而聚結成團,受重力作用而沉降,從而達到抑塵作用。
粉塵處理設備的基本結構由風機、和集塵工業除塵器三個部件組成,各部件都安裝在一個立式的框架內,鋼板殼體、烘漆防銹、外形美觀、結構、運行、使用方便。
粉塵處理設備各部件結構特點如下:風機部件采用防離心通風機,葉輪產生風量大、風壓高、風機特性曲線硬。并采取消聲措施,風機空氣動力噪聲明顯降低。過濾器部件采用208工業滌綸斜紋布為濾料,每個袋內的均裝有彈簧鋼絲網,過濾效果好,清灰,更換濾袋方便,使用壽命長。清灰機構采用電機帶動偏心輪、連桿及彈簧鋼板組合成彈灰器,用于粘在濾袋上的灰塵。其清灰控制裝置采用手控和自控兩種。手控即在關閉風機、除塵器停止工作后,清灰機構自動振打清灰數10秒鐘停止。隨著過濾工作的連續進行,布袋外表粘附的灰塵逐漸增加,布袋的阻力逐漸上升,從而影響除塵效果,采用自控清灰機構進行定時振打清灰或手控清灰機構停機后自動振打數十秒鐘,使粘在布袋外表面的粉塵抖落下來,落入集塵容器(抽屜)中的粉塵由人工拉出。
粉塵處理設備工作原理:
(1)過濾原理:在系統主風機作用下,含塵氣體從除塵器的進風口進入,經過氣流均化裝置,轉而向下進入灰斗。由于流速減緩,加上慣性及粉塵的自重作用,使氣體中大顆粒粉塵受慣性作用被分離出來,直接落入灰斗。含塵氣體通過灰斗后進入濾袋過濾區,氣體穿過濾袋,粉塵被留在濾袋外表面。凈化后的氣體經濾袋口進入凈氣室,再由出風口排出。
(2)清灰原理:隨著過濾時間的延長,濾袋上的粉塵層不斷積厚,阻力不斷上升,當阻力上升到設定值時,清灰裝置開始進行清灰。清灰時,壓縮空氣以促的時間按順序通過各脈沖閥,經噴吹管嘴向濾袋噴射,使濾袋膨脹產生振動,并在逆向氣流的作用下,附著在濾袋外表面上的粉塵被剝離落入灰斗中。
(3)粉塵收集:經過濾袋和清灰裝置被截留下來的粉塵落入灰斗,再由灰斗口集中排出。
粉塵處理設備適用范圍:
廣泛用于鑄造行業,陶瓷行業,玻璃行業以及耐火材料,水泥建材,砂輪制造,化工制品,機械加工等行業的除塵,該產品對比重較大的金屬切削,鑄造用砂,如車床、磨床、銑床、砂輪機、拋光機等,和中等比重的粉塵,如水泥、陶瓷粉、石膏粉、石棉粉、炭粉、顏料、膠木粉、塑料粉等,以及比重較輕的非纖維性粉塵均由良好的除塵效果,該機組除塵效率大于。
粉塵處理設備應安裝在產生揚塵的機械設備附近,盡量靠近塵源,一般為1.5~2m為宜,用戶按照該機組進風口的尺寸,可自行配置金屬管道或塑料軟管和吸塵罩。吸塵罩應根據揚塵點的特點,按照通、近、順、封、便五字原則進行安裝設計安裝。接入電源即可使用,初運轉時,應注意風機是否正轉(在吸罩口測試風速,若電機反轉,則風速很低),如反轉,需調換電源接線。機組電控箱蓋,在工作時不得隨意打開,應定時振打清灰,一般情況下每班振打3~4次,每次30~45秒為宜,以機組正常工作。根據實際需要,定期進行清灰,只需在風機和清灰機構工作停止時,打開密封的出灰悶,抽出抽屜即可。